第41章
第三个快递袋摸上去轻飘飘的没有什么重量。这么轻的的袋子,让人怀疑里面装的都是布偶里的填充物。毕竟这样大的一袋,就算是装的塑料泡泡纸都不会如此轻飘飘。
海贝拿着快递袋的那只手五指收拢用力攥了一下,很轻易就把袋子里的东西攥成小小的一团。显然里面蓬松的物品具有非常好的伸缩性。
重量和伸缩性都有些像棉花,但攥紧之后的手感又有些微妙的差别。海贝被勾起了好奇心。
裁纸刀切开袋子的顶端。里面的东西乍一看像是织孔细密的蚊帐,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白色的细密织网。
掏出装着白网的收纳袋。收纳袋里面是一整包白色细网袋子。白色细密网袋撑开后只有巴掌大小,白色化纤网眼均匀细密,袋子口是非常细的白色弹力松紧带。没有撑开的时候,因为弹力松紧带的弹性,小网袋被松紧带收束成一个小团。
这些细密网袋密密麻麻装在透明收纳袋里,手指揪出一把就带出十来个,这样粗略看来,一个收纳袋里少说也有两、三百个细密网袋。
海贝研究了一下细网兜,感觉这样的小网兜作用很多。不过透明收纳袋上并没有文字,这让包装显得有些简陋。这样的东西大概率不是食品级。
海贝猜测这些网袋八成是用来放置在地漏处收集细碎的垃圾,是用于水槽过滤的过滤网。
海贝自己就喜欢使用这样的小网袋套住地漏和水池口,这样就不会有细碎的垃圾掉下去堵塞水管。
垃圾多了只要把小网兜拽下来反手一套就是个小型垃圾袋。过滤网的价格通常也不高,完全可以当做一次性使用整个丢掉。
当然这样的过滤网不仅仅可以用来过滤细碎垃圾。看样式,这个小网袋貌似也能用来放在锅里当装调料的料袋。
尤其是做大锅卤煮的时候,各种大料加起来可能要有一大袋。大料往往可以反复使用,而且和食材混在一起味道也不一定好,调料沉底还会容易糊锅,这种时候纱布和细密的过滤网都是很好的选择。
但这些网袋所使用的网线太细太脆弱,手上用力稍大一点就能把网袋扯坏,用来装煮料怕是很容易在煮锅里破损。这种质量还是用在水池地漏的可能性更大。
这些小网袋装不了太沉重的东西,东西沉了很容易把网袋坠烂。以后有合适的食材可以挂在小网袋里进行风干晾晒。现在海贝手上最适合这些容器的就是晒干后一直没动的螺肉片。
海贝把堆在储物间的螺肉片都找出来,装进过滤网里,在船舱里找个了合适的地方都吊起来。这些不容易受潮发霉。
吊好螺肉片后收好这一袋过滤网,继续打开下一个快递袋。
这次快递袋打开以后是一个长方形的小纸盒。
纸盒的长度只有十多厘米,盒子使用的是特殊加工过的纸板,表面洁白如牛乳还光滑防水,纸板上只有色块组成的抽象图案,并没有文字之类的存在。
这么漂亮的纸盒却没有其中物品的名姓,更没有产品的出产地和商品说明,感觉像是一个三无产品啊。
海贝晃了晃手中的纸盒,里面传来物品撞击纸板的声音,听动静并没有物品之间的撞击声,听起来盒子里的物品是一个完整的大块。
摸索着纸盒的开启位置,海贝发现这个盒子的每一面都紧密粘合密封,看来想要开启纸盒只能破坏掉盒子。
裁纸刀选取最小的一处截面切t开,纸盒里倒出一块看起来很像是香皂的物品。这块“香皂”整体呈现出一种浅淡的奶黄色,外形像是一块圆润的骨头,两边粗,中间略细一些,边边角角都打磨得光滑圆润。
纸盒开封以后,盒子里就飘出清新的柠檬的香气,“肥皂”块上的香气更浓烈一些。
海贝低头嗅嗅,总觉得从这块“肥皂”上闻到了巧克力的香甜味道。
“肥皂”表面圆润光滑,没有任何标记文字。海贝想起有些创意美食总是会做成一些奇奇怪怪的样子,仅凭香味,真的很难分辨出这东西是不是食物。
巧克力的香气越嗅闻越明显,海贝很难说服自己这香甜的味道仅仅是自己的错觉。
这到底是块肥皂?还是一块做成肥皂样子的巧克力?
试吃仿佛有点危险,那不如试用一下?肥皂便是加入的创意再多,基本的清洗功能总该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保险起见,海贝用裁纸刀切下“肥皂”块的一角,切下来的部分只有睡衣扣子那么大。海贝把切块握在掌心,脚步懒散地踱步到船头的台阶处。
蹲坐在最靠近水面的台阶上,双手连带切块泡进海水里。海贝将切块放置于双手之间用力搓洗。
掌心之间转瞬变得黏腻。这种触感绝对不会是肥皂。即使是海水的咸腥味也无法压盖住巧克力的香甜味道,柠檬的香气随着切块变成粘稠的泥浆而越发浓烈。
手上的奶黄色块状物因为掌心的热度而融化,触碰到比体温低得多的海水的时候又因为温度的变低而有些凝固,粘稠的液块因此糊在手掌上,黏糊糊的越洗越让人烦躁。
海贝糟心地清理着双手,糟心地确定这应该不是肥皂块,而是做成肥皂形状的巧克力。
而且掌心的温度能将这块巧克力融化,那这块巧克力大概率是纯可可脂制作,而不是难以融化的代可可脂。
海贝洗了半天也难以洗干净这些时而融化遇水又冷凝的可可脂,最后无奈地烧了一点热水洗手。过了一遍温热的洗手水,双手瞬间便感受到了清爽。
擦干净双手,用裁纸刀再次切下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奶黄色切块送入口中。柠檬的香气萦绕在鼻尖。可可脂入口即化,甜蜜的巧克力浆流淌过味蕾的每一个角落。
海贝深吸一口气,感觉仿佛又丝滑又冰凉的丝绸轻柔地拂过心头,丝绸触碰过的地方都落满了香甜的巧克力浓浆。
奶黄色的巧克力本身添加了比黑巧克力更多的糖,柠檬的清爽又恰到好处地化解了部分甜蜜,让所有的感官都沉溺在柠檬的清爽气味中。
高热量的可可脂让人精神一震满心愉悦。海贝珍惜地收起剩下的巧克力。必要的时候,这块巧克力说不定也能拿来当油用。
毕竟单凭这块巧克力的颜色和口感来看,这块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大概就是可可脂和白砂糖。只有纯粹的可可脂才能制作出奶白色的巧克力。
第42章
肥皂造型的巧克力尝过之后,储存到温度比较低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防止融化。
这种异常甜蜜的零食也只有非常想吃的时候才能吃出美味。毕竟里面除了油就是糖,或者再有一点奶粉。
放好巧克力,海贝单手托腮盘膝坐在地板上,看着自己的盲盒库存。
现在船舱里剩余的没有开封的快递袋只剩下最后六个,越是到了最后,越想一鼓作气知道最后都有些什么。
索性既然今日海域比较危险无法下水,那就不妨把剩余的快递盲盒全部拆开。
海贝念头一起,自然是要随心而动。左右什么时候开启这些盲盒也本就是随心情而定。既然今日有了这个念头,那就把剩下的盲盒都打开快乐一把!
闭眼随手摸出第一个盲盒。
第一个快递袋摸上去是比较简洁的金属框架。打开后里是两个单独包装的小型的多功能夹盘防烫器。
这两个防烫夹都是大红色,装在单独的塑料封袋里,每个都只有四指宽,大概有二十厘米长。
海贝拆开一个防烫夹的包装袋。
防烫夹算是一个比较大个的金属夹,两个可活动的不锈钢圈板的底部,各有一个向内折叠的波浪纹圈口。
这两个圈口可以牢牢锁定盘子或者碗的边缘。夹住盘子碗的边缘后,碟碗就被扣紧在夹盘器内。提着上方的把守就可以把碗碟轻松移动。
夹盘器的上方则是一个大红色塑胶材质的把手套。塑胶套上刻着凹凸不平的防滑纹理,可以有效避免手滑烫伤自己。
漂流船上虽然没有碗碟,但海贝惯常喜欢用空贝壳做烧烤。这两个防烫夹用来拿烤热的贝壳容器也十分适宜。
海贝把拆封的塑料包装扔进底仓,防烫夹放在日常做饭的地方,没有开封的防烫夹则是收入储物夹层。
收获一件日常十分有用的工具。海贝满心欢喜,继续愉快拆盲盒。
第二个快递袋非常玲珑小巧。整个快递袋包括里面的东西连带包装也没有海贝的手掌大。
这个快递是快递袋反复折叠数次后,使用胶带整个裹了起来,要拆开袋子就只能把胶带和快递袋都铰坏。好在不管是胶带还是快递袋都属于废旧塑料,暴力破坏后也不用再费劲把两者拆开。
剪开包装,里面是五个单独包装的一模一样的东西。是五把造型别致精致小巧的梳子。
整把梳子只有海贝的掌心大小,油润的颜色仿的是打磨好的牛角,有点接近于琥珀的色泽,质地有些稀微的透明。
梳子的骨架是一个“工”字形状,骨架看起来圆润光滑酷似真的牛角,“工”字的上下两端做成微微有些弧度的圆润形状。骨架看起来很结实,上手后则可以感受到塑料的触感和质地。
骨架因为用料厚实,只是稍有弹性。“工”字左右两端的梳齿则是紧实细密,梳齿用手指还能掰扯出比较大的弧度,弯曲的弧度可以很大,松手后又很快回弹。
海贝拨弄了一会儿梳齿,梳齿几经摧残,轻易不会折断也不会变形,显然是弹性很好。
海贝饶有兴致地拨弄着两侧的梳齿,梳齿因为被按动而发出悦耳的声响。
梳子两侧这样整齐又细密的梳齿,无疑是用来筛虱子的篦子梳。普通的梳子的梳齿之间的缝隙要比篦子梳疏松得多。
海贝的短发每日经过海水的侵泡很干净,没有虱子需要篦。不过因为经常毫无装备地孤身下海,头发里有时也会有些沙子或者浮游生物。又因为只能使用海水沐浴,有时候头发里还会析出盐粒子。
有这个篦子用来篦头发总是会舒服一些。而且塑料材质的梳子在海上使用也不用担心受潮发霉。
海贝兴致勃勃地开封了一把梳子试用。
梳子贴近头皮,从头皮位置向下梳动。因为是短发,即使梳子的梳齿细密,也轻松从头顶顺滑梳到发梢。梳齿之间细密到只能容纳几根头发。
随着黑色发丝从梳齿间全部滑落,细密的梳齿间没有出现任何异物,只有几根脱落的发丝缠在梳齿之间。
海贝把梳子上的发丝都清理下来,脱落的发丝捋顺团成一团。
每梳一下,总会有几根头发被带离下来。海贝把所有脱落的头发都收集起来整理成一束。
满头短发不过花了几分钟就全部理顺。头发也收拢了一把。
这些脱落的头发都被封进密封袋子里。若是积攒的多了,说不定还能用这些头发编个粗绳之类的东西。反正是自己的头发,海贝自己用起来也不会嫌弃。
用完的篦子梳放置到醒目的位置。塑料材质的梳子,小心爱护使用能使个十数年没问题。这算是添置了一件可以长久使用的家具。
剩余四个没有开封的梳子被海贝扔进仓库深处。这四个梳子除非是拿来交易,轻易也动用不到。
第三个快递袋同样也不大,入手份量只有三、四个鸡蛋沉。海贝拆开黑色快递袋,透明塑料包装里是一条黑色的弹力裤。
这种贴身且弹性极佳的打底裤不像是其它衣服对尺码有所要求,基本各种身高体重都能穿。
海贝手双手撑开薄裤的裤腿。心满意足地确认了这条打底裤的弹性的确十分优秀。
这样贴切的衣服穿着下水并不一定舒服,不过作为保暖的衣服很实用。
海贝把薄薄的打底裤卷成一个规整的圆筒,放置在床铺的旁边。如今没有衣柜,衣服也只能放在地板上,底下铺了一层塑料布防潮。
又收获一件可以穿的衣服,海贝觉得今日的运气不错t。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果然很适合开盲盒。
第四个快递袋打开,里面同样是家居用品。这个快递袋同样很小,里面是一包只有手指长短的牙签,用透明收纳袋装在一起。
海贝闲极无聊,一根一根数了过来。这一包不多不少一共五百根。牙签这种东西不习惯用的人轻易用不到。这包牙签被海贝扔进仓库深处。
第43章
现在船舱里只剩下最后两个快递袋。海贝拆盲盒拆得意犹未尽,可惜再怎么不过瘾,手上也就只剩下这最后两个盲盒可以快活。
两个快递袋恰好一左一右摆在海贝的身前,海贝坐在原地,闭目纠结几分钟,伸出手拿起了左边的快递袋。然后惆怅地叹息一声,感慨最后的快乐,富又高高兴兴观察起手中的东西。
这个快递袋入手并不算沉重,但也颇有重量,不会让人觉得手头上轻飘飘的。
快递袋的外形随着外力的施加轻易变形。看快递袋的大小和形状,袋子里像是布料一类柔软的东西。
不过手指用力后感受到一定的硬度,这硬度只比柔软的布料硬挺一点。里面的东西摸起来更像是塑料桌布一类的料子。要不然就是比较特殊的硬质布料。
裁纸刀拆开快递袋,里面是一双柠檬黄色的塑胶手套。手套同样是装在无色密封袋子里,袋子上没有文字和图案,看起来依旧是件三无产品。
海贝果断拆开塑胶手套试用了一下。手套轻松戴上。
这双手套的大小适中,套在海贝的双手上,既不会紧紧箍在手上,又不会因为尺寸过大而在使用过程中滑落。这次的运气依旧爆棚。
完全戴好后可以看出,这双塑料手套的长度颇长,戴好后连手肘关节位置也被塑料布料包裹其中,在这样温暖的环境里,手心很快就被捂出一层湿漉漉的汗水。
海贝见状连忙把塑胶手套又褪了下来。这双手套内部有一层细密的拉绒。拉绒可能是为了进一步保暖。只要塑胶层不漏水,这层拉绒就有异常卓越的保暖效果。
看起来像是冬季特供版本的洗刷手套。
海贝打算等天凉水冷之后再用这双手套来洗刷物品。在此之前,自然舍不得让汗水打湿里面的保暖层。
脱去手套的时候,塑胶手套手部位置的防滑花纹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防滑花纹增加了塑胶之间的摩擦力,让海贝可以轻松把手上的手套拽下来。
塑胶手套先放在身侧,海贝没有起身,直接继续打开了最后一个快递袋。
这个袋子并不算太大,但显得鼓鼓囊囊。看起来像是蓬松的物品,然而摸起来又有一点硬度。袋子表面还有一些小突起。尖端在鼓起的袋子上格外明显,几欲扎破袋子。看来里面的东西有不少棱角。
上手检视之后,袋子里因为晃动而出现细碎且凌乱的清脆撞击声,袋子的表面也随着受力的不同出现显而易见的挤压变形。
海贝从快递袋里的撞击声猜测,这里面极有可能是多个小型的塑料制品。就是不知道是玩具还是日用品。
裁纸刀切开黑色的快递袋,婴儿拳头大小的无色透明小件,从快递袋的切口里迫不及待地涌出来,逃逸出袋子的几个小件横七竖八地躺在地板上。
这些小东西每个都有单独的塑料封装。
海贝捡起一个,立即认出这些没有任何标识的东西是挂钩。这挂钩无色透明仿若冰块铸就。整体呈正方形,四个边角被修剪成圆润的弧度。
正方形的中心是个四瓣四叶草的花型,花样的正中心镶嵌着一个金属钩。
挂钩的背部有一层无色透明塑料膜,撕开后就是无色透明的胶体。
漂流船的船舱墙壁都很光滑,非常适合使用这些挂钩。
这一包挂钩数来总共有二十个。海贝打算都留作自用,一个都不拿出去交换。一个小小的挂钩能给生活带来无数的便利。
海贝先在厨房位置找了个高矮合适的角度,撕开塑料膜,将挂钩粘在墙壁上。静待片刻等胶体磨变得牢固,海贝把晒干的螺肉片网袋都转移到了挂钩上。
几袋螺肉片挂在同一个挂钩上。挂钩依旧稳如泰山,显然这些挂钩的质量不错。
海贝又在船舱的入口位置黏上两个挂钩。两个挂钩平行放置,中间间隔一点距离,再用丝线编成粗绳,系在两个挂钩之间。不管是是毛巾还是压缩毛巾都有了悬挂的地方。
所有的盲盒拆完,仅仅是快递袋和包装袋就收获了不少。
海贝趁着今日空闲,把底仓里所有的塑料袋都倒腾出来,按照大小和材质的不同重新收纳整理。
每个袋子都压实,尽量排出其中的空气,让这些尚且完好还能重复利用的塑料袋像是纸板一样规整罗列在一起。
杂乱的东西全部收拾好,这样不管是自己取用还是遇到漂流基地交易,都能快速准确地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手头上的活计做完,已经完美地错过了午饭,因为收纳整理时过于投入,海贝完全忽视了肠胃的饥饿。乍一闲下来,海贝立刻感受到了饥肠辘辘。
饥饿感来得如此突然,甚至让海贝觉得自己来不及再生活做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食用的绿草黑贝膏堪称救急的圣品。
填饱肚子。接下来的时间已经没有盲盒可以开启。海贝看着清澈的海水蠢蠢欲动,却畏惧于大鱼的庞大体型不敢轻易下水。
这种时候,想要一艘大船的愿望格外强烈。
好想有一艘大船,至少不会被体型庞大的巨型鱼轻易撞翻,要是能有足够的空间让自己散心休息取乐就更好了。
没有船的时候,海贝想要的是有一地可以浮于水上栖身。如今有了漂流船,海贝便希望自己的栖身之地能够更加安全更加舒适。人心嘛,本就会向往更加美好的东西。
不知道有没有交换船只的漂流基地。但不用想都知道,能换得大船的物资会是一个异常恐怖的天文数字。
望着幽深的海底,比起交换出大量的物资,海贝还是更希望能从海底再获得一艘大船。
不过这样的好事怕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在从海底挖到宝之前,海贝依旧只能先勤勤恳恳收集物资。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
体型格外庞大的大鱼不时游过漂流船附近,海贝躲在船舱里看得垂涎三尺。
这样大的鱼获就算有可以捕猎的工具也只能远观,不然一个不巧,大鱼可能会把整个漂流船都掀翻。
好想要条大船。带着这样美好的愿望和几分对大鱼的忧虑,海贝迷迷蒙蒙地沉入梦乡。
海上的风险无处不在,总不可能因为危险就放弃休息。暖融融的下午,正是小憩片刻的最佳温度。
随着海贝沉入梦乡,船舱陷入寂静,大鱼也像是对漂流船失去兴趣一样,渐渐没入海底。没有大鱼游弋的海面看起来又格外风平浪静。
第44章
海贝这个下午觉睡得酣畅淋漓,睡出了一身薄汗,再醒来时已经是傍晚时分。
非常明显的就是照入船舱的阳光已经没有那么炙热。天色比之睡前已然是转暗。虽说依旧是白天,可光线已经大不如之前。
海贝不认为自己有疲惫到能睡过一个下午和晚上。所有这已经是夕阳将至。夜晚很快就会降临。
海贝坐在床铺上,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这才懒洋洋起床。蓄水箱里已经都蓄满了干净的海水。此时还不算冷,正可以在浴室中快速冲洗一番,也不用担心着凉。
冲完冷水澡,一身清爽。怀着散步的心情踱步到船舱外,探身倚在甲板的护栏上,借着夕阳的余晖观察海底。
海底的地貌和正午时分依旧非常相似,水中的生物也一样多且大,想来依旧是在同一片海域。
不过因为太阳的光线转弱,原本看似只有浅浅一捧的水面已经可以窥见几分海洋的幽暗深邃。
漂流船附近已经看不到大鱼的踪迹。没有体型大到对漂流船有威胁的巨型鱼,这个海域便显得一派欣欣向荣起来。就连水底的大螃蟹都横行霸道地边走边大快朵颐。
海底随着水流摆动的水草看起来格外生机勃勃颜色鲜嫩。不过海底水草茂密,完全遮蔽了底部的泥沙。
仅凭远距离的观望,海贝也不能确定水底是否还有危险潜藏。安全起见,下水依旧是个危险的选项,可以被排除。
然而就这么懒散地度过剩余t的时光也格外令人不舍。
因为没有了大鱼的踪迹,海底的鱼虾贝类看起来更多更丰盛了。
足有海贝小臂长的大虾趴在海底岩石缝上扒拉着食物,飞舞的大钳子一看就筋道可口到让人垂涎三尺。这样的美味粗粗数来就有二、三十只。
脸盆大小的贝类半掩在水草中悄悄打开壳子,乳白色的贝肉像微微晃动,看起来像是弹性十足的奶酪,更让人联想到鲜香美味的海鲜拼盘。
目之所及,不管是鱼虾还是蟹贝个个都体型喜人数量庞大,惹人垂涎。
海贝虽对下水有些犹豫,却也不想就这么错过如此丰饶的物产。
水下的鱼群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偶尔还有成群的小鱼路过漂流船的船底。看鱼群停留的时间,说不定还顺路啃食了吊在船底的水草养殖绳,这才会长久徘徊于船底不动。
这么多的鱼群,即使不用什么特殊的诱饵,也能瞎猫碰到死耗子一般撞进渔网里几条鲜鱼。
大鱼在攻击漂流船的时候,貌似对挂在漂流船底部的水草和黑贝并没有兴趣。说不定此处大鱼只会对血腥气感兴趣。
那地笼里更换些诱饵,说不得就引不来大鱼了。这么多鱼获在水里诱惑着,海贝心里痒痒,总想试试。
小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围绕着漂流船打转,清澈透明的海水让鱼群仿若近到唾手可得。此时要是能有张大拖网,说不得一网下去,未来一个月的食物都有了。
海贝环视着船舱里的食物储备,思索着能匀点什么东西来当鱼饵。
塑料布间隔的储物室里堆着目前所有的食物储备。
最先被排除的就是晒干的水草。一则是海底的水草种类繁多又生长得茂密,二则是这些水草已经晒干到一捻就碎,兜网的网眼完全收拢不住,水草干很容易在水中散逸得无影无踪。
看来看去,目前最适合用来做诱饵从漂流基地交换来的绿草黑贝膏。
绿草黑贝膏比预计中消耗得要慢得多。因为不知道这个食物的保存期限,尽快消耗是最保险的处理方式。
膏体同样很容易在水中消逝。不过海贝现在手头上已经有了不少得用的小工具。东西若只是单单屯放着,不在需要的时候即取即用,就很容易沦落为永远用不上的垃圾,早晚也只是丢弃的宿命。
能用之时,自然就要放心大胆地用。
海贝找了三个小型的塑料包装袋。这些包装袋原本是装挂钩所用。海贝拆出三个挂钩使用,正好便有了三个崭新的小袋子。袋子拆开不久,袋口上的密封胶条尚且有很好的粘性。
三个袋子都在底部用针扎一个小口,然后灌上绿草黑贝膏,再把袋子口的胶条重新牢牢封上。
因为担心二次利用的胶条崩开浪费了绿草黑贝膏,海贝还用胶带剪下细长的胶带口加牢了封口处。
地笼的长度很长,内部从上到下都有饵料袋。三个灌满绿草黑贝膏的密封袋分别装进地笼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的饵袋里,以求节省着使用。
因为袋子底部被扎出小孔,绿草黑贝膏可以从微小的针孔里向外缓慢渗透。
因为没有外力施加在袋子上,针孔又格外小,这种泄露非常缓慢,这满满一袋子看起来至少能渗透几个小时。
海贝动作麻利地重新把拴在护栏上的地笼轻巧扔进海里。地笼坠入海中,飞溅起无数细碎的水花。
漂流船底部长久徘徊不去的鱼群被地笼下水的动静惊到。
不同品种的小鱼从船底惊慌游向四周。原本成群结队的同色鱼群慌乱四逃混杂在一起,交织出色彩斑斓的画面。
漂流船底下本就有小鱼游弋,虽然被地笼下水的动静惊走,可因为没有出现什么捕食者,船底的水草很快就迎来了新的食客。鱼群再次汇集。
地笼放入海水中不大一会儿,便有巴掌大的小鱼围绕着地笼嬉戏徘徊,更是试图撞击柔软的地笼网眼。
海贝倚着护栏托腮观察了一会儿,害怕惊走猎物,悄然退避到了船舱里。
船的一侧下好了地笼,另外一侧也可以利用起来。虽然没有了地笼,但船舱里还有一套看起来颇为不错的捕鱼设备。
鱼枪入水动静不小,容易惊到船下的鱼群,影响到地笼的收获。最重要的是,鱼鳔要是不小心落进海里,海贝可不见得愿意下水去找。
好在,除了鱼枪,还有钓竿。天色越来越暗,怕是也只能夜钓。
钓鱼需要打窝,按说调制的鱼饵最好。可海贝且舍不得拿压缩饼干来制作饵料打窝。看来看去,唯一舍得拿来做饵料的就是吊在挂钩上的螺肉片。
螺肉片晒干之后既干且韧,因为太过费牙,海贝也只有在心血来潮时拿来磨牙,一直都没怎么消耗。
海贝取了一摞螺肉片,用短刃都切成细丝备用。想到貌似很多鱼饵都是使用臭鱼烂虾,可能味道重的鱼饵会更加管用。这晒干的螺肉片貌似味道不够浓郁。
那就不如再加工一下?
第45章
诱饵总需要一点独特的吸引力。船舱里的食物可供选择的有限,除了压缩饼干油香四溢,也就只有绿草黑贝膏算得上气味浓郁霸道。
海贝在塑料包装袋里选了一个掌心大小的干净袋子,准备用来加工饵料。
晒干的螺肉片切割成细丝,装进塑料袋包装里。袋子里再倒上足够的绿草黑贝膏调味,通过对螺肉片进行浸泡增加螺肉的海鲜味。
为了加速汁液的沁入,海贝没有把袋子装得太满。装好大半袋螺肉后,袋子放置在手心双掌合拢,对袋子里的东西进行反复的揉搓挤压,让两者的味道更快整合。
准备鱼饵的过程虽然繁琐,但很解压,思绪在机械的反复运动中放空,什么都不用想的时候,时光溜得飞快。整个世界都静谧又祥和。
海贝准备鱼饵的时间里,今日的最后一缕阳光从海洋上空褪去,整个海洋的光亮都缓慢消融,直至昏暗无光。
天上的太阳黯淡到观测不出,静待片刻,熟悉的位置很快又转出柔和又昏暗的月光。
月亮刚出现时昏昏沉沉,好似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里摇摇欲坠的一盏昏暗油灯。努力燃烧出的光晕只能惠及油灯周遭。
原本蔚蓝的天空随着阳光的消失变成朴实无华的黑幕,只有月亮周遭的朦胧月华向四周缓慢晕开。
海贝耐心地等月亮出来,月光映在水中波光粼粼,引来一些喜欢光照的游鱼。鱼群探出水面呼吸,把印在水中的玉盘打碎成无数繁星一样的玉屑。
看到活跃的鱼群,海贝觉得貌似可以省了打窝的步骤。水面附近这么多的鱼,鱼竿饵料在手,总不至于空手而归吧?
等到眼睛彻底适应了夜晚的光线,海贝才停止蹂躏手中的螺肉丝,从船舱里准备好了夜钓可能会用到的一些工具。
今夜的海面十分平静,海风轻柔地掀不起任何波澜。漂流船漂得也很平和,不废任何力气就能在甲板上站稳。
海贝站在甲板上倚着护栏,即使穿着整套的衣服,依旧感受到了夜晚的凉意。
既然感受到了冷就不可大意。海贝于是折回船舱,找了一块比较大的桌布当斗篷把自己裹起来,借着稀微的月光给鱼钩挂上鱼饵。弹性十足的螺肉串在鱼钩上卡得非常牢固。
螺肉丝切得并不均匀,肉丝有大有小。海贝谨慎地选择了一个单钩,挑了几块个头比较大的螺肉丝串上去,就径直把鱼钩扔进了水里。
鱼钩没入水面之后,海贝就再也看不清螺肉丝的痕迹。浮在水面上的水漂只随着水流缓缓而动,看起来且有的等。
鱼钩下水之后,海贝才发现等着猎物上钩是一件何其枯燥无聊的事情。况且漂流船上也没有手机一类可以轻松消磨时光的东西,夜里也看不清水面下的景象。时间被无线拉长,颇有些度秒如年的感触。
海贝站了一会儿,觉得自己与其说是钓鱼更像是在罚站,于是果断调整鱼竿的位置,后退几步坐在了甲板上,后背倚在船舱的墙壁,船舱正好给自己挡风。
底下坐着的甲板材质特殊,特有的弹性让海贝不至于硌到肉,有种坐在皮椅上的舒适感。
甲板在夜里的温度有些低,比之在阳光下的温暖,有着非常显著t的温差。然而就算温差很大,甲板也没有变形干裂的情况出现。
此刻的甲板摸上去有些凉爽,但还不至于让人觉得冰冷。海贝没给自己准备坐垫。毕竟护栏外面就是海面,呆久了布料总是会吸附水汽。偶尔有个大点的浪花更是能直接扑打到甲板上。使用坐垫耗损率太高。
手掌感受到甲板随着环境的变化,坐久了,海贝突然有种感觉,总觉得甲板的弹性似乎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好。不知道这种改变是因为温差过大还是因为缺水。
发现问题总要力所能及地补救一下。温差的问题,海贝目前无能为力。不过若是缺水的问题,那还是能努力一把。
海贝决定从明天开始,路过干净水域的时候,就拿水桶打水多冲洗几次甲板。说不定多补一点水,甲板就会恢复弹性。
心里给明日安排好活计,抱膝坐在甲板上,看着毫无动静的鱼漂发呆。
放松思绪后,时间的流速被模糊,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海贝被剧烈动作的鱼漂惊动,整个人从放空的状态回魂。
试着收拢鱼线,手感与之前完全不同,看来确实是有猎物上门。
没有什么钓鱼的经验,便只好用蛮力收拢鱼线,想着速战速决。鱼线收拢得异常顺利。因为鱼线本身就没有放太长,很快便有东西随着鱼钩一起浮出水面。
月华在猎物身上流转几圈。海贝看清楚此次的收获,是一只青色的大虾。
虾很大,整只有海贝的小臂长,虾壳的颜色浅淡,两个大钳子没有目标地张牙舞爪,或许只要再有一点时间就能钳断坚韧的鱼线。
海贝麻利地把拽上来的大虾甩到甲板上。鱼钩已经被大虾吞进肚子里,海贝拽了几下都没能拽出来,索性暂时放弃。
上了甲板的龙虾胡乱挥舞着钳子,没一会儿果然触碰到了鱼线。大钳子一开一合,鱼线就干脆利落断成两段。
大虾在甲板上远没有在水中行动迅捷。青色的大虾挣脱了鱼线就要往海水方向逃逸。海贝不敢正面应对这锋利又坚硬的虾壳,伸脚从后面一脚踩住了虾背。
幸好因为天气转凉,海贝穿了鞋。要不,不必动用虾钳,仅凭虾壳之锋利,挣扎之中就能割破人的肌肤。
大虾虽大,可一整个成年人的重量加诸在虾背上,整只虾都被压得动弹不得。
海贝手上也没有什么趁手的工具,只能暂且与大虾僵持住,思索着有什么方式能快速解决掉这只虾,让它成为今日的晚餐。
整只虾不算虾须和虾螯,从头顶到尾部就比海贝的小臂还要长上一拳。因为海贝的两只脚都踏上虾背,大虾从疯狂挣扎渐渐到不怎么动弹。
因为要防止大虾逃跑,海贝不敢轻易松脚。好在随身的空间里还储存着必要的工具。海贝抽出最长的一把短刃,从虾头与虾身之间的缝隙割入。
短刃锋利又足够长,被困在方寸之地的大虾很快就失去了逃跑的能力。
海贝这才试探着从虾背上下来,隔着一点距离用钓竿把大虾扒拉进了船舱里。肢体尚且弹动的虾身在地板上留下一串湿漉漉的透明液体。
大虾被扒拉进船舱,海贝把船舱门一关,不用再担心大虾趁自己忙碌时逃逸,这才开始准备起烹饪的器具。
第46章
毫无疑问,这只巨大的虾就是今晚的盛宴。这么大一只足以让海贝吃到撑。
海鲜自然是要吃一个新鲜。船舱里现有的烹饪器皿都不足以容纳这只大青虾。现有的烹饪工具也不容易把这只虾分解成方便烹饪的大小。
海贝快速检视一遍厨房,决定使用最为简单原始的烹饪方式来处理。说到底也是没得选。
煮水壶里灌满干净的海水,水壶放到酒精炉灶上大火煮。
因为水壶的容量不大,固态酒精的火力足够迅猛,水壶里的水很快咕噜咕噜沸腾起来。因为水灌得太满,沸水顶得壶盖砰砰乱响。
躺在地板上的大青虾已经不怎么向外流淌透明血液。不知道是因为生命力足够强悍,还是因为单纯的神经反射,直到热水沸腾,地上的虾身依旧在不时弹动。
海贝从漂流船的尾部选了一个脸盆大小的扇贝壳。这个扇贝壳是在深海沙中捡回。原本应该有两扇对合的贝壳只剩这一扇,另一扇不知所踪,更别提可能存在的贝肉。因为看起来格外适合做器皿,纵然这壳比较重,海贝依旧把它捡了回来。
扇贝壳在水里呆得久了,表面长满一层很难清理的青苔。这样充斥着泥沙和苔藓的贝壳并不适合拿来烹饪食物。不过用它来盛废水正合适,纵使用坏了也一点都不令人心疼。
大扇贝壳摆在地板上,海贝用钳子从大青虾的背部夹住虾壳,然后使用水壶里沸腾的热水烫熟大青虾。
冒着热气的沸水从水壶的细长嘴中缓缓流出,水柱首先落在坚硬又滑溜的虾头上。浅淡的青色随着热水的触碰须臾间转成大红。浓烈的虾子的香味在船舱里弥漫。
海贝倾倒热水的手很稳。热水烫红虾头的硬壳,又淅沥沥从虾头一路流淌到虾尾,再顺着凸起的扇形尾巴滴落到凹陷的贝壳里,聚拢起带着鲜香气味的小水洼。
热水浇灌在虾身上,蒸腾起鲜香味的水雾从虾身上袅袅升空。可能因为热度一路流失,虾尾的红色比之虾头略有逊色。水流的路线难以精准把控,小臂长的大虾很快变得青红斑驳。
海贝耐心地微调热水落下的位置。半壶热水下去,大青虾大部分都变成诱人的红色,虾身也微微蜷缩,再也不会自行弹动。
扇贝壳里的温水也差不多积满一壳。
热水先后流淌过大青虾和混着泥沙的青苔,壳里的水此时已经并不怎么烫。至少可以让海贝端起来。
海贝把热水烫过的大青虾放到沥水篮,双手捧起装满水的贝壳,直接运到甲板上,把废水从护栏旁倾倒到海里。
剩下的半壶热水依旧是查缺补漏地继续烫熟大青虾。整壶热水都用完后,大青虾彻底变成了诱人的大红虾。
此时,海贝才暂且熄灭酒精炉继续处理大虾。
大虾被烫熟表层之后,虾肉与虾壳之间变得更加容易分离。这次海贝的短刃围绕虾头与虾身之间的空隙转了一圈,虾头彻底与虾身分离。
一壶热水也只烫熟了表层,紧挨着虾壳的虾肉已经变成了凝实的乳白色。因为虾身比较粗壮,芯部的虾肉依旧是充满弹性的透明果冻色。
剖开虾身之后,海贝轻松取出了卡在虾身里的鱼钩。鱼钩和断线用流水冲洗干净。这种时候越发感受到沥水篮用来淘洗有多么方便。
洗干净的鱼钩放在压缩毛巾上继续阴干。断掉的鱼线太短,只能暂时收起来准备进底仓。
处理完宝贵的鱼钩,海贝用短刃把虾肉从虾壳虾壳里剖出来。这只虾个头比较大,连虾脚里都能拽出不少虾肉。切割虾肉的过程中,毫不意外地发现了一点寄生虫。
看来还是要彻底烹饪一遍啊。
雪白的虾肉挑出消化道,虾肉切成小块放进汤锅。虾头里则是满满的金黄色虾膏。因为虾头沐浴的热水最多熟成最高,使用短刃很容易就能把不能吃的部分挑出来。
虾肉和虾膏则是放进煮锅,加水再煮过一遍。虾肉空口吃有点乏味,正好加上一点绿草黑贝膏调味。
微微调过味的虾肉肉质紧实味道鲜甜,最好吃的莫过于凝固成小团的金黄色虾膏。虾膏即使煮过也口感微溶,一口软糯一口粉糯相互交织,满满都是油脂带来的快乐。
一整只虾肉进肚,感觉胃里再也没有一丝多余的缝隙。连汤水都喝不下去。海贝用剩下的汁水把拆成小块的虾壳又煮了一遍,把锅里的汤汁收干。
切割过生肉的刀子过一遍火消毒。煮过的虾壳又放到火焰上烤干。烤干的虾壳都收到二层甲板上晾晒,海贝打算改天放到地笼里试试。用来当鱼饵的东西,放在二层甲板上经历风吹雨打也不妨事。
晚餐需要一点时间消化,海贝原本打算继续蹲到甲板上钓鱼。然而此时船舱外的温度已经远远低于傍晚时分。
没有足够的保暖措施,这种温度下很容易着凉。而海贝此刻别说感冒药,连可以发汗的葱姜都没有,自然是不敢轻易尝试。
床舱里光线昏暗也做不了活计,漂流船上所有的资源都捉襟见肘,海贝自然也舍不t得烧固态酒精来照明。
于是夜里的活动便只得临时更改为在船舱里发呆。入睡前,海贝犹在可惜,这样物产丰富的海域,明日醒来时怕就已经远离。
第二日醒来,海贝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门查看今日路过的海域。
今日路过的地方水面没有之前路过的海域那么清澈。漂流船周边看不到什么鱼群。微微有些浑浊的水底可以隐约看到大片的水草。
水草的叶片狭长,随着水流微微晃动。不同于之前的海域,这里的水草每隔一会儿就会改变一次摆动的方向,时常有泥沙被湍急的水流带起。水下怕不是凶险的暗流。
海贝凭栏观察好一会儿,没看出水流方向的转变有什么规律。或许因为时而转向的水流裹挟起凌乱的泥沙,这片海域才显得有些浑浊发黄。
海贝从床尾捡了个巴掌大的海螺壳,在盘旋的螺尾灌上海沙,从护栏旁扔下水面。
海螺壳先是正常下落,落了没一会儿就到了乱流地带。海螺被乱流冲击得歪歪斜斜,螺尾深处的海沙很快被甩到螺壳外。海螺壳歪歪斜斜地一路漂向海贝再也看不到的地方。
看来水底的暗流比表面看起来更加凶险。怪不得这附近都看不到鱼群的踪迹。
今日怕是又无法潜入水底,海贝准备洗漱一下,然后把船侧的地笼收上来看看有没有鱼获。
第47章
今日路过的海域海底乱流虽多,靠近海面的水流看起来却异常平缓安全。什么都没有,自然安全得多。
海贝站在甲板上,几乎感受不到漂流船的摇摆,与海底的水草相对照,漂流船的漂流速度也非常缓慢,好在也没有原地踏步。
若是漂流船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漂流状态,今日不管是处理地笼还是做些针线活计都很相宜。船上没有风浪到让人如履平地的时光可遇而不可求。
海贝撕开一管绿草黑贝膏,一边叼着早饭,一遍快速地整理了一下昨日烧烤后还没有收拾干净的厨房。
船舱里烤虾的余韵依旧霸道地充斥着整个舱房。海贝嗦着绿草黑贝膏,很是回味一番昨日里虾肉的鲜甜,遗憾地咬紧了装满膏体的袋子。好吃的东西,果然让人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一管绿草黑贝膏吃完,厨房也恢复了整齐干净。
明明昨日已经感受到了天气的寒冷,今晨忙碌一番后,海贝依旧出了一身热汗。
总觉得这气候是在降温,但又没有完全降。失去了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加以作证,自己对气候的感知开始变得模糊。
到处都是漫无边际的海水,海贝如今能明确感知的就是海水触摸起来是冷是暖。
晨起的阳光从柔和变得刺目,海贝从船头台阶处靠近海面。海水没过双手,冰冷的感觉让海贝直接打了个寒颤。
明明阳光很好,这里的海水的体感温度却很低,大概是受到了海底乱流的影响。既然温度有差,那地笼就要尽快收上来。
海贝不再磨蹭,来到投放地笼的护栏位置,先试探性地拽了拽地笼的一端。
不同于之前几次收地笼的情况。这次的地笼沉甸甸的,海贝竟然都拽不上来。
难道竟然是大丰收?
没有机械辅助,这样硬拽肯定是不成。海贝使出吃奶的力气,沉在水中的地笼纹丝不动。
看来想要收起地笼还是需要下水一趟。
海水冰冷,保险起见,海贝先在甲板上做了一套热身运动,这才带着绳子顺着地笼潜下水面。
地笼的水面之上空无一物,水深半米之下挤满了鱼获。鱼获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把地笼都撑得鼓鼓囊囊。
可能因为水冷,这些鱼看起来都没有什么活力。里面的鱼已经挤得无法游动,拥挤到只有鱼嘴能自由活动,鱼嘴拼命地张大。
若是地笼再晚收个半天,怕是有大半的鱼获都要缺氧。
海水冰凉,海贝不敢在水下耽搁太久,快速下潜到地笼的底端。
以地笼如今的重量,想要从水下把另一头抬上水面也很艰难。
海贝只能先把绳子的一头系在地笼底端,一点一点放开绳子游上水面。绳子从漂流船台阶的上方经过,系到台阶另一侧的护栏上,然后一点一点收短绳子抬起地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垂在水面之下的地笼拖到了漂流船的台阶上。
也幸好缓步台阶本就有一部分沉在水中。要不然这么沉重的一个地笼,硬要把它拉过这么高的护栏,海贝的双手恐怕就要先废掉。
地笼的尾端被拽上台阶,算是完成拖拽工作最艰辛的一部分。
海贝利用护栏缩短绳子,把地笼拖上台阶两、三米。这样固定好以后,就可以从底部解开,一点一点摸出里面的鱼获,从而把整个地笼都收上来。
过度的劳作让海贝一时之间有些脱力,等地笼暂且被固定住后,海贝就坐在不会被海水打湿的台阶上恢复力气。
坐在高了几层台阶的位置向下俯瞰,地笼里的鱼获可以一览无余。
透过绿色的网眼,可以看出,这一笼鱼获大多是一种比手掌稍微长一点的白色小鱼。小鱼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个顶个的膘肥体壮。
可能是因为上一个海域的生态足够好,这个白鱼的肚子都撑得圆滚滚,一看就是平日里的伙食特别好。雪白的肚皮就像是一块圆滚滚又弹性十足的乳白色布丁。
海贝不由得凑得更近了一些。凑近了以后才发现,虽然这种小鱼远观都是雪白的奶油色,其实背部覆盖着一层浅浅淡淡恍若青烟的灰雾色细鳞。不过由于这雾色浅淡,阳光又比较耀目,再加上有一层渔网阻隔,不凑近了还真发现不了这点色差。
海贝当即给这种鱼起了名字叫做雾鳞鱼。虽说不用写论文,可起个有特色的名字也方便自己记忆不是。何况地笼里这么多的雾鳞鱼,少说也有几百条,怎么也要消耗一阵儿呢。
海贝休息够了,又进船舱给自己切了一小块巧克力补充体力,这才开始继续拾掇地笼。
要想地笼不被坠烂,在开启底部的绑口之前,要先找几个着力点把地笼固定在护栏上。左右不过多花点时间和力气的事情。所有的绳子都系了活口,方便在之后解下来重新利用。
充气水池被重新冲洗干净灌上一层海水放置在厨房。海贝用小网兜装满从地笼里收获的鱼获转运到充气水池。充气水池很快就被装满。
白色小鱼像谷堆一样在充气水池里高高堆起。大部分鱼都懒洋洋的并不怎么动弹,偶尔有几个从充气水池里蹦跶到地板上,水渍溅得到处都是。
海贝看这些鱼不太像能蹦到床铺位置的样子,也就暂且任这些小鱼随便蹦,只有距离充气水池特别远的小鱼,才会像足球一样被海贝踢回充气水池附近。鱼身上滑溜溜的,地板也很光滑,被踢的小鱼就像是溜冰一样溜回出逃地。
地笼里不仅仅有雾鳞鱼,还有一些小虾和小螃蟹。
小虾大的不过成人拳头大,小的大多已经在地笼里被啃食得零零落落,正好拿来当饵料。还能吃的海虾被收进塑料桶。为了防止海虾越狱,还用重物压上了个纸板当盖子。
小螃蟹则只有婴儿拳头大小,钳子却很锋利。地笼里不少雾鳞鱼伤痕累累,明显都是被这些螃蟹所伤。
螃蟹这种东西若没有冷库则不便保存。海贝在地笼里捡出第一只螃蟹时还很高兴。然而用锤子砸开之后大失所望。
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只螃蟹,里面能吃的蟹肉还不够海贝一口的量。
有这么多的雾鳞鱼等着被食用处理,小螃蟹的使用率显得极为鸡肋。更重要的是,船上没什么可以保鲜的东西。
海贝只心疼了三秒,就决定把这些小螃蟹都扔回海里。
哪怕留着做鱼饵都没什么必要。
整整一地笼的雾鳞鱼处理完,那些不可食用的部分拿来做鱼饵足够了。今日路过的海域如此荒凉,荒凉到连打窝都没有必要。
第48章
因为小螃蟹无肉,储存不当又容易产生毒素,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小螃蟹,在收网的途中被放归大海,一只没留。
这些小螃蟹在被放入海面之后很快沉入海底。海贝急着处理鱼获,没怎么追踪它们的后续,却也在收鱼的同时瞄过几眼。
这些螃蟹大多直直垂下海面坠入海底。进入暗流涌动的海t底之后。婴儿拳头大小的小螃蟹很快就被暗流冲击到远方,直到彻底消失于海贝的视线。
十几只螃蟹之于海洋不过是沧海一粟,这片海域能让人看清的,依旧只有海底随着水流晃动的水草。
好歹是能吃的东西,纵然是自己放走的也多少让人心生惆怅。
不过海贝失去螃蟹的惆怅只维持了不到三秒。毕竟还有那么多雾鳞鱼急待处理,看起来即使放到坏都吃不完,惆怅的情绪委实持续不了太久就被丰收的喜悦完全碾碎。
满满一水池的鱼获实在太有成就感了!甚至还多饶了半桶虾!
海虾可以在水桶里养上一段时间,就其数量来说也不着急处理,大不了一顿吃撑的问题罢了。海贝决定优先处理充气水池里的雾鳞鱼。
这些白色的小鱼总有那么几条无时无刻想要逃逸,随时随地都在蹦跶。尤其是压在下方的小鱼,在逃逸的同时还要带累其它同伴掉出水池。
海贝非常害怕它们会在自己看不见的时候弄赃自己仅有的一套床铺。既然今日也不方便下水,那就不如把这一水池的鱼都处理出来。
现有的最大的容器就是这个水池,水桶又装了虾。海贝先去漂流船的尾端寻找了几个大贝壳。这些贝壳将用来存放哪些不可使用的鱼内脏。
处理好的鱼肉则需要一个更加干净的容器。这个时候全新的大型垃圾袋就派上了用场。既然是全新的垃圾袋,想来用来盛放食物也是可以的。左右海贝也不会带着这些垃圾袋进行加热。
大型的黑色垃圾袋撑开口放在厨房合适的位置准备装鱼肉。海贝坐在厨房的出水口附近开始剖鱼。使用过的污水可以第一时间从排水口排走。
雾鳞鱼的腹部非常光滑,从手感上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鳞片,只有光滑的鱼皮。乳白色的鱼皮像是牛奶做的橡皮糖,弹性十足又不容易戳破。
鱼身背面的鱼鳞则是又小又密,摸起来像是一件密不透风的铠甲。铠甲上会分泌滑溜溜的粘液。这些粘液总是让雾鳞鱼可以轻易地从双掌之间脱离。
海贝把那些活力十足的雾鳞鱼重新踢回充气水池的旁边。不管是水池里还是地板上都没有多少水。这些鱼早晚都会失去活性。
那些懒洋洋连鱼嘴都长不大的鱼不会轻易的从手中逃离。海贝摸了一条,从菊花的位置剖开鱼肚子。
鱼腹完全被划开。两侧的切口是半透明的果冻质地。捏一捏,有透明的液体渗出,滑腻的油脂润满双手,手指都被染得的油亮亮,这些液体看起来像是满满的鱼油。
雾鳞鱼的鱼腹看起来真的是无比肥美,从头到尾两道完整的切口,全部都是透明的果冻质地,连一点瘦肉的痕迹都不存在。
鱼肚子里比想象中的要干净许多。
海贝先完整地剖出了它的消化器官。鱼鳔单独放到一个大贝壳里准备批量晒干。
剩下的那内脏了一点热水烫煮熟。用亲自品尝的方式留下了可以作为食物的部分。只要稍微能品出苦味的位置全部留作鱼饵。
鱼鳃通常用来过滤海水,又脏又难清理,同样也要全部剖出来留作鱼饵。
酒精炉上的热水仍旧在滚着。海贝手上的短刃最后才去处理鱼身。剖去了鱼鳃的鱼头先被斩下来。雾鳞鱼的鱼皮很坚韧,骨头的硬度中等,鱼肉切起来的手感则是非常顺滑。
海贝细细观察了切开的鱼头和鱼身。
鱼头没了鱼腮之后同样拆不出两口肉。不过这点可怜兮兮的肉看起来格外嫩滑。小块的肉独自成团,晶莹剔透里的透着一点粉,看起来就格外让人有食欲。
鱼身的切口中央是一根比较粗的主骨。白色的骨头上附着了一圈粉色的鱼肉。
除了这一点点薄的如同纸张一般的粉色鱼肉,切口处的其它鱼肉都是像透明果冻一样的质地。鱼皮则是表里如一的乳白色。
鱼身的切口处一滴一滴向外渗着透明的滑腻液体。这液体摸起来感觉都是鱼油。这含油量感觉都可以榨油了。
海贝顺着中央的鱼骨切下半片鱼身。短刃一刀到底,没有感受到丝毫的阻碍。看来这一侧应该是没有什么大型的鱼刺。
手指小心地摸遍切下来的半片鱼肉。这整片的鱼肉里都没有摸到小型鱼刺。
海贝下刀时距离主骨稍微有一点距离。粉色的鱼肉都紧贴着鱼骨生长没有被剔下来分毫。
切下来的这半片鱼肉整体都是透明的果冻色。每一次的挤压都会令这些果冻色的鱼肉渗出一点油脂。
海贝不得不刷洗出一个干净的大贝壳接在处理鱼的工作台下方。这个大贝壳短短的时间里就已经聚起了一小洼油润的液体。
海贝虽然使用手指摸过一遍,但还是不太放心,将切下来的半片鱼肉放置到一干净的纸板上,下刀将之切成鱼片。短刃在鱼皮的位置停顿,只将鱼肉切成片而不切断鱼皮。
鱼片尽可能切薄。半片鱼肉切完,果冻色的鱼身里没有发现一根鱼刺,倒是底下垫着的纸板全部被滑腻的液体沁透。
海贝把另外一片鱼肉也从鱼身上片下来,鱼身上只剩下中间一条贯穿鱼身的鱼骨,长在鱼骨上下两排整齐对齐的大刺,以及一条短短的鱼尾巴。
海贝处理这条鱼的时间里,又蹦达出来几条雾鳞鱼,把它们全部踢回充气水池旁,清理干净自己的双手,然后尝试烹饪这条切好的雾鳞鱼。
雾鳞鱼的油脂看起来格外丰厚。海贝打算使用干煎的烹饪手法。
小煎锅自从到手之后还鲜少被使用。海贝这次把两片切好的鱼肉和剃干净的鱼骨一起放到煎锅里干煎。
鱼皮在下,没有去鳞,酒精路调整阀门把火开到最小。煎锅缓慢升温。在锅里的温度尚未完全达到顶峰之前,海贝不敢轻易翻动鱼肉,害怕因为翻动而让鱼肉变得稀碎。
耐心的等待中,鱼肉从晶剔透的果冻色慢慢变成了羊脂一般的乳白色。切成薄片鱼肉也渐渐的蜷曲缩水。
因为温度的升高,油润的液体从鱼肉中被层层逼出。煎锅很快聚集出足以没过鱼肉的一汪油脂,在锅里咕噜咕噜冒着小泡。
第49章
煎锅里的油越煎越多,里面的雾鳞鱼已经由干煎变成了油炸,雪白的鱼肉完全浸泡在金黄色的油脂中。油多到恨不得把鱼肉飘起来。
煎锅不断升温,油温也越来越高。锅面开始冒出少量的烟雾,咕噜咕噜冒泡的油脂也开始沸腾,偶尔还会向外迸溅无数细小的油花。
滚烫的细小油粒落在皮肤上,立马就能烫出一个红色的小点。若是油滴再大一点儿,说不得就会烫出一个滚泡。烫出来的泡不仅疼,还不好痊愈。
海贝被溅了两下,好在不严重,没敢使用海水冲,也没舍得动用那瓶唯一的一瓶纯净水。
暂且把煎锅拿离酒精炉,迸溅的油花渐渐消停下来。厨房里除了煎锅还有一个暂时没有使用的汤锅。筷子摁住鱼肉,煎锅倾斜,里面的油水全部倾倒到汤锅里。
油滋滋的煎锅再次放到火焰上加热。这一次锅底距离火焰拉开了一定的距离。鱼肉中的油脂再次被逼出。原本控完油的煎锅很快又汇聚了一汪油水。
海贝十分有耐心地给鱼肉不停翻面,尽可能地逼出鱼肉中所有的油水,每次积蓄出油水就控到旁边的汤锅里,直到鱼肉里再也逼不出油水。
鱼肉由雪白的奶油色煎成香气四溢的浅金色,从滑嫩嫩的果冻质地变成干瘪的鱼干模样。即使没有使用调味料,煎鱼的香气里也闻不出任何腥膻气。
煎锅里再也控不出一滴油水。鱼肉和鱼骨也完全变成金黄色。因为两片鱼肉没有去除鱼鳞,鱼肉缩水的大小有限。背面的鱼鳞被炸到全部耸起,像是披了一层毛茸茸的金黄色绒毛。
筷子夹起一片金黄色的炸鱼肉。海贝吹了吹鱼肉上的热气,约莫着鱼肉不再烫嘴,这才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
咬起来嗑嘣脆。可能因为是海鱼的缘故,即使没有放盐,这里面也有微微的咸t意。咸味让鱼肉更显鲜美。鱼肉蓬松的口感已经完全让人联想不到这是鱼。入口倒像是酥脆的肉松,比炸出的猪油渣还要软烂酥脆一些。
与鱼肉相反的则是鱼皮。炸过的鱼皮像是难以咬断的橡胶,不仅淡而无味还异常坚韧。牙齿不管怎样努力咀嚼撕扯,炸鱼皮都维持着原本的大小。
海贝努力到腮帮子都酸起来了还是徒劳无功,绝望放弃了与鱼皮之间的拉锯。
翘起来的鱼鳞则是另外一种口感,像是炸鸡腿外面裹着的那一层脆片,比炸薯片还要轻薄爽脆。就是调味有点欠缺,吃起来总觉得查了那么一点意思。
炸好后只有巴掌心大小的炸鱼片,让海贝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三种美味。
炸鱼皮虽然难以咀嚼,但想来要是能切成萝卜丝儿大小,炸出来也是一种相当好的磨牙零食,要是能有点辣油腌渍那就更美了。咀嚼不动的时候大不了整个吞就是了。
吃完鱼皮上附着的鱼肉和鱼鳞。撕扯不动的鱼皮被扔进了饵料堆里。吃完两片鱼肉,海贝又捻起了炸到金黄色的鱼骨。
鱼骨上附着的鱼肉本就微薄,炸了这么久之后更是几乎看不出鱼肉的存在。
手指捏着鱼尾巴的位置。炸干的鱼尾巴上面簌簌掉落无数细渣。手指捏住的地方只是轻微用力就碎成无数片。鱼骨又重新跌落到煎锅里断成了几截。
炸制了太长时间,鱼尾巴已经完全细化成渣。海贝只能再重新捡起一截鱼骨头。
鱼骨完全变成了小饼干的样子。牙齿轻轻一咬就抿成无数残渣。主骨中间的空腔还流淌着半流动的脂肪。轻轻一嗦就能嗦出一口的油。
海贝连一捏就碎的鱼尾巴都没有放过。趁着热乎儿通通送进肚子里。
吃完香酥可口的炸鱼。拿起装着鱼油的汤锅轻轻晃动查看。鱼油透明,泛着浅淡的金黄色,里面没有任何渣子,质地澄澈。
估摸一下手中的分量。去掉内脏和鱼头,雾鳞鱼的出油率竟然高达70%以上。委实恐怖。
海贝摸出包好放置的油灯,用勺子将鱼油灌进油灯,又用缝制十字绣的线搓了一根灯芯凑活着用。
点亮灯芯,油灯里的光忽明忽暗摇曳不定。不过好歹没有灭。
油灯照亮的范围非常小。光线最多能到达一臂之地。光亮程度与电灯对比也远远无法相比。
鱼油燃烧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黑烟,味道也有些呛。好在这盏油灯足够小。产生的烟尘只要开窗就可以忽略不计。
海贝把油灯转移到窗户旁边。没有了呛人的黑烟,鱼油燃烧时的鱼香味就慢慢渗透了出来。
油灯里的油盏非常小。海贝也只往里面装了一勺的鱼油,没有完全装满。油灯很快烧尽熄灭。
直到油灯熄灭,海贝都没有感受到任何的不适。看来不管是食用还是当做燃料,雾鳞鱼都暂且看不出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确定了丰收的鱼获可以使用。海贝这才真正开始大干特干。
抓起一条雾鳞鱼,先从菊花位置开膛破肚。肚子里的东西不能吃的扔到大贝壳里,能吃的部分装进一个干净的塑料袋。
解决完鱼肚子里的东西,再简单刮掉鱼鳞。食物充足的时候。鱼鳞这种食物也是可有可无。刮下来的鱼鳞同样被扔进了贝壳。
刮干净了鱼鳞,海贝才一刀剁下鱼头。鱼头先扔到一旁最后处理。
剩下的鱼身子则是先片下鱼骨两侧的鱼肉,再把两片鱼肉上的鱼皮撕下来。
海贝最初是用刀将鱼肉和鱼皮分开,后来发现直接切个口子用力撕扯就能将整块鱼皮都脱下来,花费的时间还更少。
处理好的鱼肉和鱼皮分别装进干净的袋子。鱼骨则是因为多刺容易扎破袋子而被单独堆放到一起。
海贝坐在厨房一动不动地处理了一个上午,也不过才处理了三分之一的雾鳞鱼。
眼看着就到了正午时分,揉了揉僵硬到发酸的脖子和腰,再揉一揉有些发麻的双腿。
海贝起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先缓步活动了一会儿,又到甲板上吹了会儿海风休息了一下,舒缓一下紧绷了一上午的精神和疲惫的双眼。
剖鱼这样的活计必须要赶在天黑之前完成。
入夜后视线昏暗,尤其是在船舱里,即使是有油灯,也很难看清楚室内的东西,动刀很容易误伤到自己。
而且到了明天,路过的海域不一定风平浪静。万一又是个不适合动刀的环境也很麻烦。咽气的鱼时间长了可能会发烂发臭。就很影响接下来的活计。
难得遇到出油率这么高还能吃的鱼。海贝可不想浪费。
第50章
今日的时光宝贵,要争分夺秒处理食物,海贝不打算在做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于是午餐又是匆匆应付一顿,吃的是熟悉的绿草黑贝膏。
花了几分钟解决了今天的午饭,海贝伸了伸腰舒展了一下筋骨活络身体,转身回到船舱里继续剖鱼。
刚刚舒展筋骨的时候,海贝瞄了一眼漂流船附近的海域,水下依旧是只有暗流和水草,没有鱼群活动的痕迹。
既然如此,今天就连地笼都不必再放下去了。况且过多的捕猎是建立在能储存食物的基础上。现在再捕获一筐鱼,也只能因为吃不完而眼睁睁看它们腐烂,完全没有必要。
收上地笼绑在护栏上半天,已经完全晒干了上面的水分。今天没有大风浪不用担心地笼被晃来晃去,海贝也就让它继续呆在原地。
回到厨房,然后就是继续剖鱼,剖鱼,永无止境地剖鱼。
机械地重复相同的活计,直到天色完全暗下去。
或许因为熟能生巧,海贝处理鱼的速度越来越快,效率远超上午。可整整一地笼的鱼依旧没有处理完。
剩下的鱼堆在充气水池里,只有浅浅的一层。因为充气水池的最底层一直都蓄着水,所以底层被闪下的这层鱼都还没有咽气翻肚皮。
海贝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决定剩下的这些鱼就暂时养起来。现在的光线委实不适合再继续动刀。
海贝先把短刃冲洗干净收进空间。剖出来准备当做饵料使用的不可食用的部分,也都装在了黑色的垃圾袋里。这些垃圾袋就没有必要再留在船舱里制造气味。
海贝把这些袋子转移到漂流船后方堆放空贝壳的地方。挑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在护栏与护栏之间拉上一道绳索。这些垃圾袋就全部拴在绳索上以防止掉落进海里。都是饵料,就算真掉进海里也不会过于心疼。
船舱里一下子少了三个味道浓郁的袋子,空气质量瞬间好转不少。
接下来就要烹饪这些可食用的部分。
虽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但这些鱼依旧要继续处理,不动刀的那种。因为这片海域风平浪静。海贝准备熬夜把这些东西都加工出来。
除了正在使用的一个煎锅和一个汤锅,上一次收获的厨房用品中,还有成套的两个汤锅和两个煎锅。
这六个容器都带有可以扣上的配套盖子。只要漂流船不碰到大的颠簸,这些盖子在放置时并不容易被碰落。
除了这六个容器,海贝还拥有一个比较大的金属奶粉罐。这个奶粉罐的盖子同样可以紧密合上。
最初时,海贝原本是打算用这个金属罐子来存放小的金属件。如今看来,这个罐子要先充当一阵子油桶。
再从纸板堆里挑出几块干净的硬纸板当作暂时的盛器。
准备好容器,海贝再次架设好酒精炉引燃火焰。
小煎锅里平铺满刮下来的雾鳞鱼鱼肉。每逼出一汪油水,海贝就把这些油转移到其它的空锅里。
鱼肉煎到金黄,使用工具用力挤压出其中的油水。鱼肉因为反复的挤压和煎炸,从完整的一块变成比较细碎的鱼松。
金黄酥脆的鱼松都暂且堆放在干净的纸板上。随着鱼松的层层堆高,最上层的纸板很快被浸透变暗变油。
海贝忙碌了一整个晚上,用掉了好几块固体酒精,才把所有的鱼肉都变成鱼松和鱼油。
鱼油先是装满了金属奶粉罐,又先后装满了五个锅具。
海贝最后实在找不出可以盛放油的容器,只好选择了几个干净的密封袋,把已经冷却的油倒进去封存。
害怕这些装满油的袋子不小心泄漏后引起的火灾,只能狠狠心在外面包了几层防震遮光的塑料布,然后把它们绑到了外面的甲板上。如果油不小心在甲板上泄漏了,还能立刻使用海水冲洗掉,总比t室内好处理。
装满油的奶粉罐和锅具则是堆放到了一个远离厨房和火源的地方。
如今船舱里还剩下一堆鱼骨和鱼头没有处理。经过了一夜放置,这些东西的味道越来越浓烈,熏人得很。
然而海贝已经熬过了整整一个晚上,现如今已经快要困得睁不开眼,实在不想再继续劳作下去,不过还是支撑着昏昏沉沉的脑袋,给充气水池里的鱼换了一波水。
漂流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换了一片海域。阳光出来之后,海贝也瞄了几眼海底。今日的海域底部没有暗流,只是正常的荒凉,有水草,有鱼虾,不过数量都非常的少。
不过可能是因为没有了暗流,漂流船又恢复了摇摆不定的幅度。这种幅度影响海贝下刀的准确性,不过还不会影响海贝支起酒精炉正常升火做饭。
确定暂时没有什么危险,海贝连早饭也没有心情吃,选择直接躺倒补眠。
这一觉就从早上睡到了下午,直接睡走了一天里太阳最热的正午时光。醒来时身上出了一身黏糊糊的薄汗。在浴室里冲了一个爽快的凉水澡。海贝醒来后又叼上一个绿草黑贝膏。
因为这两天里消耗的比较多,这也是海贝储存的最后一支绿草黑贝膏。珍惜地小口嗦着,以后再也没有了。
吃饭的同时,海贝也没有闲着。不管是厨房还是浴室的储水箱都需要补充水。尤其是厨房,海贝已经把厨房里的最后一滴水都用干净。
来来回回搬运水袋十分消耗体力。这个时候海贝特别怀念抽水机。然而此刻没有抽水机,只有像是灌了铅的双臂。
然而补充好干净的水,还有新的活在等着海贝。
船舱里还有那么多的鱼头和鱼骨等着下锅被炸。剩下的这些鱼骨都比较完整。鱼头也是整个剁下。
如今有这么多的鱼油。海贝准备把这两个部位都全部下锅油炸一遍,然后用线串起来挂起来风干。
因为锅比较小,所有的东西炸完又到了晚上。封存在塑料袋里的鱼油用光了一袋。海贝如今库存多了,用起来竟也丝毫不心疼。
鱼骨和鱼头炸干后再挂起来风干。海贝如今有了挂钩,可以在室内悬绳,晾晒起来更加方便,还可以更好地选择通风的位置。
最后剩下的内脏同样下锅,成块的也串起来晾晒,稀碎的留到最后炸成一锅下饭酱。
忙忙碌碌,又到了夜半时分。饿了的时候就抓一把金黄色的鱼松充饥。装满鱼松的塑料袋悬挂在船舱里的墙壁上。满满两大袋,看着就特别有安全感。
如今不管是馋了还是饿了。随时都可以有一把香酥油润的鱼松咀嚼,再加上囤货满满的鱼油,这小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